新车三个月无法上户
前不久,重庆南岸区的谢女士一直在苦恼一件事。就是自己家好不容易买了一辆新车,本来应该是皆大欢喜的事,却怎么也“喜”不起来。
事情的具体经过是,去年12月的时候,谢女士一家在重庆一4S店购置了一辆汽车,可如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,车子却迟迟没有上户,试问换谁谁受得了?
在谢女士与4S店的沟通当中,店里的销售却表示,自己不知道厂家的“公告失效”才导致了谢女士的“新车”迟迟上不了户。那么问题来了,这个责任到底是4S店还是厂商?
“新车”三月未上户,竟是公告过期了?
事实上,关于一款车型停产停售这种情况实在太多了,比如车型更新迭代,再比如一款车型销量不好被厂商放弃。这种情况太多了,当然在一般情况下,厂商都会提前通知到经销商,避免像谢女士的情况发生。而这次的事件主要缘由就是,4S店销售表示在销售车辆之前不知道该车型公告已经过期,所以才搞了这么个“乌龙”。
在我们看来,大家要先弄清楚这里讲的“厂家公告”是什么?“公告”的作用又是什么?“根据相关部门为整顿和规范车辆生产秩序,加强车辆生产一致性管理,进一步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管理工作,对车辆生产企业实行产品公告管理”。
简单来说,“汽车公告”过期意味着其合格证过期,或者说现有车辆公告与发改委公布的公告参数不相符,就不能办理上牌业务。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跟4S店最后给出的解决方案一样,需要厂商做公告延期处理。
说到这,肯定有人想知道做出这么优秀的是哪个厂商吧?只可惜全部视频关于LOGO的部分都被巧妙遮挡了。可能是因为怕得罪品牌,不过也有眼尖的网友认出,看 着好像是某JING汽车。如果说真是某JING汽车,那么这说得通了。
曾经的新能源“销冠”,到三年销量缩水三分之一
某JING汽车是北汽集团旗下自主中高端品牌,由北京汽车和北汽新能源联合推出。这次,我们主要谈一下北汽新能源。要知道,北汽新能源可是最早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,而在2013年,北汽新能源便开始正式量产新能源车,随后在2018年达到顶峰,当年销量高达15.6万辆。但到了去年也就是2022年,北汽新能源的年销量已经跌至5.02万辆,还不到2018年的三分之一。
当然,除了销量骤降,北汽新能源还面临着诸多问题,比如说资金层面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Q3,北汽新能源的流动负债为189.7亿。更令人揪心的是,大把大把“烧钱”却并没有“烧”到点上。根据相关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Q3,北汽新能源的研发费用为6.272亿,而销售费用则为14.66亿,不难发现,销售费用竟然是研发费用的两倍!
相比同时期的对手,都是截至2022年Q3,长安研发费用为34.42亿,而比亚迪研发费用则高达108.7亿。要知道,北汽新能源主要的市场是在B端市场,但如今B端市场基本饱和,在C端市场更需要大把的研发费用投入,反观北汽新能源显然是拿着B端市场的经验来做C端了。这就有点像当年的运营商终端补贴时代,为什么当年的“中华酷联”如今只剩下了华为?还不是华为转型C端市场最成功,做的最出色?
高管跟管理层的能力决定了车企的上限
不管是北汽新能源还是其他车企,我们认为决定一家企业高度的,跟管理层的能力有很大关系。就拿北汽新能源来说,管理层不断变来变去,能管好才怪!去年年底,北汽新能源的副总因个人原因已经辞职,而北汽蓝谷的董事长也被调回了北汽集团。
除此高管能力不行之外,中层干部还光想着捞钱了。早在2021年9月,时任哪吒首席体验官的陆皓被相关部门带走接受调查。而彼时,陆皓才入职不到一个月。而在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,陆皓曾担任北汽新能源营销公司副总经理、极狐事业部总经理。除了陆皓,曾经的北京新能源传播营销总监曹斌也被带走接受了调查。所以,我们也是疑问比较多,过高的营销费用若落入这些人员手中,难免会滋生腐败。那么为什么不降低营销费用转投到研发当中呢?
除了北汽新能源,圈里眼下比较有名气的当属威马的沈晖了。作为曾经的造车新势力“四小龙”之一,威马不仅没有兑现当初的天赋,反倒是频频传出内部员工降薪等负面传闻。而威马当初坚持走自动驾驶全栈自研路线,但可惜的是,不擅长技术研发的威马最后要产品没产品,要技术没技术,不光销量下滑得厉害,就连内部员工薪资都保不住。所以说,管理层眼光很重要,摊上好领导那大家一帆风顺,如果摊上像某京、某马这样的领导,基层员工们只能自求多福了。